移动端适配:自动补偿设备摇杆的延迟抖动
多目标识别:可同时追踪3个移动目标轮廓
弹道预判:提前0.2秒完成角度补偿
爆头线锁定:框选区域自动对准头部三角区
二、智能框选的差异化优势
相较于传统自瞄,智能框选新增了动态权重分配机制:
速度识别模块:根据目标移动速度自动调整框选密度
距离衰减算法:500米外框选区域缩小30%
环境干扰补偿:自动过滤烟雾弹、闪光弹的视觉干扰
持续射击优化:连续开镜时降低框选刷新频率
三、双模式联动设置指南
灵敏度阈值设定
预瞄点坐标计算
根据武器类型建立坐标矩阵:
按枪:预瞄点=弹道落点×0.8(垂直补偿)
狙击枪:预瞄点=实际距离×0.92(弹道上翘修正)
短枪:预瞄点=头部轮廓中心点偏移5cm
界面适配技巧
四、实战场景应用策略
移动靶追踪
多目标交叉打击
地形利用技巧
五、性能优化与兼容性方案
资源占用控制
设备兼容方案
【常见问题解答】
Q1:方框自瞄与智能框选如何区分
Q2:灵敏度设置与框选效果冲突吗
Q3:预瞄点坐标如何快速计算
Q4:设备兼容性如何优化
Q5:多目标追踪的优先级规则